平克·弗洛伊德
![1971年的平克·佛洛伊德,從左至右:[[羅傑·華特斯|罗杰·沃特斯]]、 [[尼克·马森|尼克·梅森]]、[[大衛·吉爾摩]]、和[[理查德·赖特 (音乐家)|理查德·赖特]]。](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4/4d/Pink_Floyd%2C_1971.jpg)
平克·佛洛伊德於1965年由在學學生席德·巴瑞特、尼克·梅森、罗杰·沃特斯及理查德·赖特組建。20世纪60年代晚期,樂團在倫敦地下音樂圈的現場演出獲得聲望,並在巴瑞特的領導下發表了兩張暢銷單曲以及他們成功的處女專輯《黎明門前的風笛手》(''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,'' 1967)。1967年12月,大衛·吉爾摩作為第五名成員加入;1968年4月,巴瑞特因日趨惡化的精神狀態離開了樂隊。沃特斯成了團內的首席歌詞作者,並到1970代中期成為樂隊佔主導地位的創作者,構思設計了他們在評論與商業上取得成功的概念專輯《月之暗面》(''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,'' 1973)、《愿你在此》(''Wish You Were Here,'' 1975)、《動物》 (1977)、搖滾歌劇《迷牆》(''The Wall,'' 1979)和《最终樂章》(''The Final Cut,'' 1983)。
賴特1979年離開樂隊,隨後沃特斯於1985年單飛。吉爾摩與梅森維持著平克·弗洛伊德;賴特重新作為客席樂手加入,而後正式恢復团员地位。三人又製作了兩張專輯,《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》(“喪失理性的一瞬”,1987)與《藩篱之钟》(1994),並巡迴演出到1994年。約20年的爭執後,平克·弗洛伊德與沃特斯於2005年在Live 8慈善演唱會上復團演出,但吉爾摩與沃特斯表明他們沒有任何重組樂隊的計劃。巴瑞特與賴特分別於2006和2008年去世。2014年11月,平克·弗洛伊德發表了由1993-1994年期間錄音材料錄製而成的新錄音室專輯《》。 维基百科提供